病情分析:发热后出疹,皮疹逐渐遍布全身,需考虑猩红热,但需进一步排除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出疹性疾病。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该病的临床表现如下:
1.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充血、发炎,可有脓性分泌物。整个口腔粘膜充血,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样,称"杨梅舌"。
2.出疹期:发热数小时至一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初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1日内蔓延全身。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针尖大小点状疹,可有痒感。皮疹间皮肤一片潮红。用手指按压后呈白色,数秒钟后恢复原状。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肘窝、腋窝、 腹股沟等处的皮疹密集、色深、形成线条(帕氏症阳性)。
3.恢复期: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脱屑及脱皮,其顺序同出疹,一般经2-4周脱完,脱皮期开始时杨梅舌已消退。疹退及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猩红热的典型皮疹特征为:全身弥漫性充血发红拌均匀、密集、针尖大小的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抚摸有细沙样感觉,可融合成片。按压皮肤时红色可暂退数秒,呈现苍白的手印,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
猩红热早期治疗首选青霉素,必要时可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同时能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并发症,治疗愈早,预防效果愈好。若患有该病,应及早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5日 14:04 内容来源:网络 转载来源:www.xhsjk.cn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