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山东省立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诊治脊柱外科相关各类疾病。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硕士师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张永刚教授(已故),博士师从广州南方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陈建庭教授。在颈腰椎相关退行性疾病、脊柱骨折、脊柱感染、脊柱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类颈椎、胸椎、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p><p>社会任职</p><p>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微创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腰背疼痛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获奖荣誉</p><p>重庆市2020年度“支医工作先进个人”;</p><p>云阳县“优秀支医专家”,“县医学终身名誉专家”。</p><p><br/></p>
<p>骨外科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纽约New York-Presbyterian/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访问学者。</p><p>擅长骨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是脊柱外科疾病,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诊治;擅长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如PELD(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等;脊柱侧弯等脊柱畸形的矫治。</p><p>曾赴南京鼓楼医院进修脊柱侧弯矫形技术;并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培训学习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尤其是脊柱内镜技术。曾于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访问进修,学习脊柱外科先进技术。</p><p>迄今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4项,其中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在中华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承担天津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教学工作。</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成人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椎间盘退变与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天津市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副组长,天津市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会员,国际脊髓学会(ISCOS)会员,天津市救援学会会员</p><p>工作经历</p><p>2003年9月-至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医师</p><p>教育经历</p><p>博士天津医科大学骨外科</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湖北省科委课题2项,在国内外各种杂志发表论著近4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6部,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p><p>曾先后多次出国学习深造,2005年赴美,前往美国纽约上州医科大学脊柱外科中心临床受训一年,师从世界著名脊柱外科大师Hansen Yuan教授,掌握了当今脊柱外科领域最先进的理念及技术,在脊柱退变、损伤、畸形、肿瘤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各种脊柱畸形的外科矫治,创用了多种脊柱畸形外科矫治技术,诸如: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改良、后路多平面阶梯式组合松解术、胸椎后凸重建技术改进、后路原位三维弯棒矫正技术、双棒同步矫正技术、后路相向去旋转技术、后路多重同步去旋转技术等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兴趣及关注。显著提高了脊柱畸形矫治效果,扩大了选择性融合的应用范围,降低了脊柱矫治并发症。每年收治各种脊柱畸形患者百余例,使同济医院脊柱畸形矫治进入国际先进水平。</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脊柱外科、颈椎病、颈椎畸形、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颈胸腰椎管狭窄、滑脱、颈、腰椎肿瘤的诊治,在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骨质疏松症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诊治等具有独特之处。对于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脊柱非融合技术、脊柱结核的诊治、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技术治疗技术、骶骨肿瘤氩氦刀冷冻+外科手术等具有一定的特色。骨关节退行性变的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跟骨骨赘跟痛症有一定的独特之处。</p><p>从医历程:1980年本科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从事脊柱骨科专业30余年,现任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脊髓损伤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脊柱运动创伤专业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学组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脊柱脊髓损伤学组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委。</p><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其他科研项目5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院长基金2项;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副主编《老年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学》、《老年骨外科学》、《骨科进修医生必读》骨科专著3部,参编4部。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进步一、三等奖,“十五”军队重大科技成果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2项;医院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p><p>对复杂骨盆髋臼骨折、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创伤骨科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和微创手术有较深的理解。提出了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及早期广泛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严重脊髓损伤、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等新手术方法,发明了一种固定髋臼四方区和前后柱骨折的解剖锁定导向钢板。主要从事脊柱脊髓损伤、骨质疏松骨折、纳米仿生骨材料等转化医学研究。</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国际矫形与创伤学会(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p><p>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基础学组委员</p><p>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p><p>湖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秘书长</p><p>《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IF=7.056),Chinese edition》、《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等6种期刊编委</p><p>《中华骨科杂志》通信编委、Biomaterials(IF=7.882)等20余种SCI期刊审稿专家</p><p>获奖荣誉</p><p>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p><p>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p><p>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临床研究杰出青年学者</p><p>入选首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计划”</p><p>获晨星岗特殊津贴</p><p>科研成果</p><p>主持国家及省市各级课题1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5项、中加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项;参加863等课题15项。</p><p>主持美国发明专利1项。</p><p>发表SCI论著50余篇,被Nature Medicine等外刊引用900余次。</p><p><br/></p>
<p>主任医师、副教授,白云分院骨科执行主任,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博士后、讲师。1995年本科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研读博士后。2007年获聘麻省总院助理教授,2008年获聘哈佛大学讲师。</p><p>从事本专业20余年,擅长脊柱骨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脊柱疾病微创治疗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对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科研方向包括骨质疏松临床治疗药物的优化、甲状旁腺素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腰腿痛尤其是术后残余痛的机制和干预措施。</p><p>社会任职</p><p>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p><p>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p><p>广东省医疗行业管理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p><p>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分会常委</p><p>广东省医疗器械审评专家</p><p>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独立顾问</p><p>获奖荣誉</p><p>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p><p>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p><p>科研成果</p><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院级课题各4项。</p><p>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21篇。</p><p>国家发明专利2项。</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颈胸肩专业组组长。198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在本院工作至今。工作30余年,对颈椎、胸椎疑难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成功完成颈椎疾病和创伤手术数百例,完成200余例高难度高风险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无一例失败,疗效非常满意。在中华骨科杂志和国外SCI发表论文专题论述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在肩关节复杂骨折的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发表SCI论文1篇。</p>
<p>中华医学会脊柱微创学组青委会委员,白求恩基金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医促会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脊柱微创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镜下融合学组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脊柱专委会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专委会委员。熟练掌握MIS-TLIF,MIDLF,PKP,椎间孔镜等多种脊柱微创手术</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医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临床本科系,04年师从国内外著名的上颈椎专家尹庆水教授,获骨科博士学位,2004-2017年在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南部战区总医院)从事脊柱骨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18年调入南方医院脊柱骨科。</p><p>主要从事脊柱各类疾患和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治,最近近十年完成接诊伤病员2万余人次,完成中大型脊柱手术3500余例,其中颈椎手术1300余例,上颈椎手术300余台次,在颈椎疾病及创伤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经验。</p><p>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委员。</p><p>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面上项目等基金项目6项;曾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参编专著6部;</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委员</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大学本科学历,硕士生导师,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甘肃省中医院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345)人才。</p><p>樊成虎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甘肃省中医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从事本专业以来,以中医手法为基础,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双管齐下,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治疗体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腰椎骨折,脊柱侧弯,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等脊柱疾患,并且紧跟国内外现代化医学的最新进展,开展微创外科技术,率先在甘肃省开展了局麻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治疗,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等,使手术更精确安全,患者所受的创伤更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p><p>担任科室领导以来,团结同仁,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科室业务技能为基础,经过全科同仁的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所领导的科室连续几年在出入院病人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科室绩效分成、门诊挂号人数等,均名列全院前列,圆满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取得了科室两效的双丰收。科室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甘肃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甘肃中医学院骨伤科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承担着全省中医骨伤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p><p>近年来,樊成虎主任医师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2项、市级科研2项,获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一项,2006年被评为年度首届“甘肃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撰写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450例》等20余篇论文,主编了《实用骨科手册》一部。2009年授予甘肃省“优秀骨伤科医师”及甘肃省中医院“优秀医师”的称号。2010年以来,带教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数名。</p><p><br/></p>
<p>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长老会医院访问学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访问学者,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脊柱学会(AOSpine)会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擅长:颈、腰椎疾病微创治疗。</p><p>多次参加欧洲骨科和创伤联合会研讨会(EFORT Symposium)、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学会(SAS)年会、脊柱外科新技术国际会议(IMAST)、北欧骨科联合会(NOF)年会、Spine Week、SICOT、华裔骨科学会高级进修班暨中国脊柱侧凸国际研讨会、COA、BOA等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委员</p><p>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p><p>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p><p>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p><p>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委员</p><p>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委员</p><p>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镜下融合学组常务委员</p><p>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p><p>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智能微创研究组副主任委员</p><p>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研究组委员</p><p>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p><p>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p><p>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委员</p><p>北京医师协会眩晕专家委员会委员</p><p>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p><p>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p><p>《骨科》杂志通讯编委</p><p>《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委</p><p>《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专家委员会委员</p><p>科研成果</p><p>参与或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等。</p><p>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p><p>参与编写多部脊柱外科专著。</p><p><br/></p>
<p>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同年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2年进入华西医院骨科工作,曾赴美国圣地亚哥儿童医院、德克萨斯TSRH医院访问学习,熟悉脊柱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脊柱结核、脊柱骨折、脊柱畸形等病症的手术治疗。</p>
<p>副主任医师,擅长颈腰椎病的诊治。 </p>
<p>主任医师,教授,骨科副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Pittsburgh大学骨科系博士后。从事骨科临床及科学研究工作二十五年。曾十余次赴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世界著名的关节外科中心及运动医学中心进修与学术交流,充分掌握现代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微创关节外科的理念及前沿技术。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市级科研项目,曾获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担任全国研究生教材《骨科学》及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外科学》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骨科等的编委及通讯编委。研究方向:关节外科及运动医学。</p>
<p>主任医师,教授,行政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留校一直从事脊柱骨科专业30余年,擅长脊柱肿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骨折、脊柱畸形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脊柱肿瘤切除重建、椎管内肿瘤切除、寰枢椎前后路手术、颈椎病的脊髓减压及稳定手术、腰椎管狭窄节段性减压术、脊柱骨折的前后路手术、强直性脊柱炎伴驼背畸形及严重脊柱侧后凸的手术矫治等各类脊柱骨科手术,尤其在脊柱肿瘤切除及重建等疑难手术方面具有很高造诣。</p><p>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颈椎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医疗器械评审专家、珠海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骨外科医学专家库成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常委。</p><p>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院长基金1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文章5篇;主编《急诊骨科学》专著1部及参编专著7部;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进步一、三等奖,“十五”军队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一、二、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p><p><br/></p>
<p>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擅长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手外伤、断指再植、肘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脊柱骨折、肌腱损伤、半月板撕裂、软组织挫伤等疾病。</p>
<p>主任医师,教授,康复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专业方向:肌肉与骨关节病康复。研究方向:慢性退变性肌肉骨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针刀松解疗法和微创射频热凝技术、肉毒素注射技术治疗难治性睑肌和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和肢体痉挛、吞咽困难和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等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获得基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基金6项和厅局级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5项。获得专利8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近20篇,最高影响因子13.811分。参编教材及专著10余本,其中主编3本,《超声引导慢性疼痛注射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软组织疼痛治疗与康复》、《可视化超声引导注射规范化操作指引》(中山大学出版社)和《腰痛与下肢痛居家康复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特长:肌肉骨关节疾病、慢性疼痛、及骨科术后康复治疗、各种难治性疼痛临床诊疗等。狭窄性腱鞘炎及周围神经卡压症,及超声引导针刀松解。各种肌张力障碍疾病,如面肌痉挛、斜颈和肢体痉挛的康复与肉毒毒素注射。专长:超声引导疼痛注射、肉毒毒素注射、针刀松解和PRP注射技术。个人荣誉:2003年获广东省、市抗击非典三等功。2003年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委员<br/>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循证康复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会疼痛介入学组常务委员、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可视化超声介入疼痛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会与康复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常委,《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委等。</p>
<p>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骨科专业,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创伤病区脊柱诊疗组-副主任医师、学术秘书</p><p>社会任职</p><p>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疾病诊疗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p><p>江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委员;</p><p>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p><p>赣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p><p><br/></p>
<p>主任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肢体与残疾康复常委,贵州省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疼痛医学会委员。从事颈肩腰腿工作近20年,对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外伤后遗症、偏头痛、眩晕症、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非手术治疗和康复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CT引导下椎间盘介入手术骨质疏松椎体成型术等精准微创技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