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线上预诊 智慧就医/为患者解答专业医疗问题

丹痧的中医辨证论治

问题描述
我家宝宝4岁上小班,之前班内有人被诊断为“猩红热”,1星期后他就发热,咽痛,伴有头痛、厌食、恶心等症状,耳后、颈部最后全身都是细小的红色皮疹,摸着如同抚摸砂纸,在肘窝、腋窝等部位的皮肤皮疹更密集,如同1条线,中医诊断为“烂喉丹痧”,想问一下中医如何治疗?
(1)条回复
我要咨询
共1次医生回复
擅长领域:
病情分析:烂喉丹痧因咽喉肿痛腐烂,皮疹颜色猩红,赤如涂丹、疹点细小如沙而得名,本病为西医的猩红热,病原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腥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利咽。本病可分为邪侵肺卫、毒炽气营、肺胃阴伤3个证型,具体如下: 邪侵肺卫:突然发热,自觉头痛畏寒,皮肤无汗,咽喉部红肿疼痛,易影响吞咽,皮肤潮红,痧疹隐隐,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治法:辛凉宣透,清热利咽,方药:银翘散加减。 毒炽气营:高热,口渴,咽喉部肿痛,可伴有糜烂白腐,皮疹排列密集,色红,甚则色紫如瘀点。皮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褪色,见疹后1-2天舌苔黄糙,舌质起红刺,3-4天后舌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方药:凉营清气汤加减。 肺胃阴伤:丹痧出齐后1-2天,体温逐渐下降,咽喉肿痛减轻,或低热,咽干口燥,可伴干咳,食欲差,舌红少津,舌苔剥脱,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烂喉丹痧一般预后较好,但本病可并发心悸、痹症、水肿等症,且本病具有传染性,如果出现此类疾病请及时至专科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5日 14:04 内容来源:网络 转载来源:www.xhsjk.cn

有用(0)
科普文章

Copyright © 2020-2022 西红柿健康网(www.m8k.cn)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8503号

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作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