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接合菌病和毛霉菌病属同种疾病的不同名称。毛霉菌病是一种由毛霉菌属真菌,以根霉菌和毛霉菌为主引起的感染。毛霉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植物和腐败物中。人们可以通过吸入毛霉菌的孢子而感染毛霉菌病,也可通过皮肤破损或不洁食物进入人体导致感染。毛霉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宿主内在防御功能降低、免疫屏障受损、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等,产生有利毛霉菌生长、侵袭的环境,导致感染发生。其中免疫功能与毛霉菌病密切相关,研究证实,毛霉菌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及其诱发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器官或骨髓移植、中性粒细胞减少、创伤、铁超负荷、静脉吸毒和营养不良等。毛霉菌感染机体后可分为多种临床类型,主要包括鼻-眶-脑毛霉菌病、肺毛霉菌病、胃肠道毛霉菌病、皮肤/软组织毛霉菌病和播散性毛霉菌病等。毛霉菌病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感染程度和受累器官,常无特异性,突出特点是血管浸润和血栓形成导致的组织坏死。
一、症状
1.鼻-眶-脑毛霉菌病:
鼻部症状:鼻塞、流涕、鼻腔分泌物增多、鼻血、鼻窦炎等。
眼部症状:眼红、眼肿、眼痛、视力模糊、眼球突出、双视、眼球活动受限等。
脑部症状:头痛、发热、意识改变、抽搐、瘫痪、视觉障碍、精神状态改变等。
2.肺毛霉菌病:
咳嗽,可能伴有咳痰(有时带有血丝)。
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活动或体力消耗时。
胸痛或胸闷感。
发热、寒战、盗汗。
疲劳、体力衰竭。
咯血(可能是微量血丝或大量咯血)。
3.胃肠道毛霉菌病:
腹痛,可能是阵发性或持续性。
恶心、呕吐。
腹泻或便秘。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腹部胀气、胃肠胀痛。
4.皮肤/软组织毛霉菌病:
皮肤病变,如红斑、丘疹、溃疡、脓疱、坏死组织等。
疼痛、瘙痒感。
病变周围皮肤肿胀、温度升高。
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可能有局部渗出物或分泌物增多。
5.播散性毛霉菌病:
多个器官受累,出现上述不同部位的症状。
发热、畏寒。
体重下降、全身乏力。
骨骼疼痛、关节痛。
脾脏、肝脏肿大。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静脉注射两性霉素 B 是治疗毛霉菌病的首选药物。对于两性霉素B治疗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疾病进展迅速或患者的一般状况较差时可考虑加用艾沙康唑或泊沙康唑。对于存在毛霉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使用泊沙康唑进行一级预防。
2.手术干预
对于鼻窦毛霉菌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清除鼻窦中的感染性组织、息肉或附着物。在皮肤/软组织毛霉菌病中,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和坏死组织可能是必要的。然而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孤立的肺毛霉菌病手术获益较大但播散性毛霉菌病由于累及颅内重要功能区域或主要血管是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3.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受者或白血病患者,恢复免疫功能可能是重要的治疗策略。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可能会被用于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应对感染。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毛霉菌病,建议尽快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治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5日 14:04 内容来源:网络 转载来源:www.xhsjk.cn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