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四川省中医杰出名家、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卫生厅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遂宁市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学识水平精深,医术精湛,诊治疑难、危重病症成绩突出,在行业内事有较高的声誉。曾师从卓雨农等全国名医,具有深厚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学术文章5篇,1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际或全国学术大会交流。主研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遂宁市科技进步奖二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7项、四川省卫生厅优秀科研奖1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p>
<p>主任医师,教授,治疗肿瘤,不孕不育,心脏血管病,微量元素异常诊疗急疑难杂症1980年贵阳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院任教并从事医疗临床工作。I983年中医研究生班结业后继续留院,曾公派出国留学一年。1988年到海口,现任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微量元素(英文缩写为:TE下同)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西医结合抗衰老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世界中医药研究院医药学终身教授;世界中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医学科学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微量元素分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南药研究基地研究员兼课题组负责人;海南省医学高级专家委员会成员;海南省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委;海南省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管理委员会。</p><p>1973年在贵阳医学院针灸科进修学习;同年参加中国野生动植物考察队,在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中山大学等地的动植物学专家的培育下,生物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尤其在药用植物识别鉴定及功效和临床运用等方面为长,至今能熟炼掌握上千种野生及常用药用植物。为《中国动物志》贵州部分的标本采集入之一。《中医药实用技术》一书中“中草药疗法”部份的编写由本人全部完成。1977年入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留校任教及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80年保送中医研究生班深造,结业后继续留校。在此期间得到众多名师如任应秋、董建华、秦伯未、焦树德、邓铁涛、刘卓佑、袁家矶、石恩权等的真诚指教。</p><p>从医十年来,能博采各家之长,不断总结提高。专业基础扎实,医技更为娴熟。对常见病及多种疑难病症诊疗效果突出。能熟练掌握中医、针灸、推拿按摩、民族医药、中医食疗、TE、现代医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去诊疗多种疑难病症。诸如:中风后遗症、不孕不育症(非器质性的)、心血管病、肾或胆结石症、糖尿病、脱发、严重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骨质增生症及小几厌食多动、智力低下、呆小等病症。其医德好、医技高、疗效好,在省内外及港合、东南亚、韩国、美国、澳洲、加拿大等地有一定的影响,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p><p>新华社记者曾作过专访拟文发表在《新华社内参》上,中央电视台、泰国电视台及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均作过采访报道,被誉称为“能专治怪病的医生”。先后获全国及国际医药学金奖五项(国内1项国际4项)</p><p>学术研究方面:1.其为技术总负责人和发明人先后完成国家与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各一项;并通过由国家科委、卫生部、轻工部等13个部门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2.1997年受命创建了我国首家TE专科门诊,卫生部领导携专家亲临考察并给予较高评价,中央电视台作了报道。3.是我国微量元素研究运用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海南TE事业创始人.1988年在海南创建该省首家TE门诊部及TE研究所。建立海南TE从诊断治疗、药物供给均在本省完成的系统,同年向国内外提供海南首份人体TE的相关资料(1798项次)结束海南资料“0”的历史.并对全省历10多年多方位的考察首先提出“海南潜在高锰低锌以儿童智力受损的疾病”,除积极进行防治外并在国内外发表此专题系列论文8篇。4.1989年在“亚太区域医学地理学术会”上首先提出了“生命元素人体平衡论”对本学科发展上的偏差予及时纠正,得到与会的国一内外专家的赞誉此仍为本学科至今发展一的主要方向。5先后有9篇专业论文在国一际发表或学术会录用(大会发言);在国内刊物全国学术会录用20多篇。</p><p><br/></p>
<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眩晕,失眠,口疮口臭,脾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免疫风湿疾病,更年期综合征及其他杂症。</p>
<p>皮肤性病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皮肤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探索大挑战”中国得主,湖北省美容主诊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会任职:(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委员会常委(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委员(现任)中国变态反应学会食物与药物过敏组委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美分会激光与皮肤美容专委会委员(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皮炎学组组员(现任)湖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现任)湖北省性学会理事(现任)湖北省性学会性传播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武汉市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班主任(曾任)湖北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皮肤组副组长(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波士顿校友会副总协调人(曾任)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会波士顿分会副主席行政任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研究室主任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教育部新教师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中国人健康皮肤研究项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朗生帕夫林皮肤病学研究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安斯泰来皮肤病学研究基金、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CDA)--复旦张江光动力基金研究项目、日本《公益信託九州大学医学部同窓会国際研究助成基金》等10余项。2011年成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中国唯一得主(医学类项目),被中国、新加坡及美国数十家主流媒体报道。策划制作中央10台科技之光栏目科普片《HPV疫苗,打还是不打?》。在《中华皮肤科杂志》等核心以上级别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SCI收录30余篇,SCI论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20余篇。参译《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第9、10、11版,参编大型著作3部。获2013年中华医学会-欧莱雅“十年回顾”最佳论文奖;入选2015年“武汉市青年骨干人才计划”和“2015中华医学会-高德美中青年皮肤科医生海外培训项目”。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波士顿校友会副总协调人”和“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会波士顿分会副主席”,目前与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九州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有广泛科研合作。<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委员</p>
<p>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p><p>科研成果</p><p>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p><p>教育经历</p><p>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对于脑血管病的防治、老年痴呆的早诊、早治、癫痫及神经内科的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p>
<p>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日本国名古屋市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主任医师,并担任科室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兰州大学内科学肿瘤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导师;是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和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体质分会理事;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专家库专家,教育部科技评审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项目专家成员等。</p><p>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诊疗以中医内科杂病、外周血管病和肿瘤为主,兼顾消化病和儿科病。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医学教育、中草药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中医证本质研究、中医体质研究、中医诊疗肿瘤和外周血管病等。曾经主持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方向的学科建设,系统讲授主干课程等,还主讲临床医学、妇幼、护理等专业的《中医学》。主持或参与卫生厅、教育厅、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课题等十二项。长期承担着国内数家知名中医药方面的杂志审稿工作,以及国务院学位办的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论文抽查评审工作。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科研论文七十余篇,SCI收载论文两篇,教学研究论文两篇。出版专业著作两部,参编新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两部并正在使用。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还是甘肃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