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洁性行为后一段时间,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没有症状,一般为 1~8 个月,平均 3 个月),在生殖器、肛门周围等性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处,发生外生性的疣状皮损,大小、形态差异较大[1][2]。 常见症状有哪些? 丘疹:初期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或肤色小丘疹,质软、顶尖,逐渐增多、扩大、融合。后期,丘疹可相互融合,形成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的赘生物,看上去就像是密密麻麻的一堆小疙瘩。 疣状皮损:最典型的症状为外生性疣状皮损,大小、形态差异较大。少数男性患者因包皮过长或包茎,女性患者因妊娠,皮损可过度增生,形成巨大型尖锐湿疣。 性交后出血或白带增多:女性阴道或宫颈的尖锐湿疣,可出现性交后出血或白带增多。 排便异常:肛周的皮损常常是多发性散在分布的,也可在肛门周围融合,形成疣状斑块。肛管内的皮损可有异物感或压迫感,并有排便异常。 自觉症状:患者本人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少数有瘙痒或疼痛感,常常在洗澡、性爱等情况下突然发现。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皮肤局部感染 生殖器癌
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受上海市教委的资助公派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皮肤科做Visiting Scientist访问学者。应医生长期从事皮肤病与性病的临床医疗和科研教学工作,(先后在复旦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学习和工作)。擅长各种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外阴及生殖器部位的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包括尖锐湿疣,HPV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包皮龟头炎,梅毒,淋病,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非淋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外阴溃疡,生殖器感染,不洁性交后高危疾病风险分析和检查,病毒性皮肤病,皮肤肿瘤,以及荨麻疹,湿疹,皮炎,过敏性皮肤病都有很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博士后,第四军医大学博士毕业,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济宁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科室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分会真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真菌学组委员、山东省激光医学会皮肤美容专业常务委员、山东省麻风防治协会感染性皮肤病诊断专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济宁市九三学社卫生一支社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皮肤性病相关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相关疾病分支方向的临床及科学研究。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济宁市重大科技攻关1项,厅局级课题3项,同时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973科技重大项目1项,主持课题分别获得济宁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参编论著4部。先后数次获得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九三学社山东省优秀社员、九三学社山东省先进个人、九三学社济宁市优秀社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医师、山东省教育先进工作者、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年英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技先进个工作者、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民主党派先进个人等荣誉奖励。
主任医师,教授。198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工作35年余。现任行政职务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主任。学术兼职:江西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业务经历:专修过医学皮肤病理学;在国外工作2年,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以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全国性传播疾病继续医学教材。30余年来一直从事皮肤病的日常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痤疮、脱发、白癜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对面部年轻化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在省内较先引进光动力治疗,极大的降低了尖锐湿疣患者的复发。在省内率先对梅毒开展规范化治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