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可造成头加速-减速运动致脑组织受剪力作用发生应变,使轴突、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损伤引起弥慢性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两个主要的后果是震荡和挫伤。还可以有水肿撕裂和出血。
单纯震荡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6~12小时,无明显结构上的变化,没有永久性的脑损伤,也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几天后可恢复正常的活动。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晕、疲劳、轻度恶心、呕吐等,并有逆行性遗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脑组织挫伤常常伴有擦伤和压伤,但脑组织的连续性并未破坏。伤后立即发生意识丧失,昏迷时间可为数小时、数日、数周、数月不等,同时伴有阳性神经系统体征。额叶题叶的挫伤可能由于脑在不平的骨面上移动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比脑震荡高。
脑撕裂伤有神经结构的损伤,其死亡率可高达50%。后遗神经功能障碍,如运动功能、认知和语言障碍等。
颅内血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命的继发性损伤,依部位不同分为硬膜外出血、硬膜下血肿、脑内出血和动静脉瘤。症状和体征在伤后一段时间内逐渐出现,呈进行性发展。未经处理病例几平100%死亡,即使经过处理的患者,死亡率也非常高。
常把成人昏迷时间长短当作伤势严重程度的指标。意识丧失期过后,大多数患者遗留狐体和认知方面的障碍,其严重程度与损伤的严重性、脑损伤的性质和临床合并症有关行为问题有:易怒、消极状态、不能克制的状态和精神病行为。认知、行为和个性的改变与长期残疾和家庭压力有关,而不是身体残障。撞击时昏迷的、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约为33%~50%。15%~20%的存活者多伴有持久严重的残疾。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颈肩腰腿痛的诊断和治疗,擅长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疾病的康复评价及康复治疗,如脊髓性肌肉萎缩、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同时,对于多种内外科疾病的针灸治疗,也存在丰富临床经验。专业擅长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疾病的康复评价及康复治疗,如脊髓性肌肉萎缩、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同时,对于多种内外科疾病的针灸治疗,也存在丰富临床经验。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开始从事神经内科专业18年,曾于200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神经内科;2008年由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转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工作。曾于2009年在中国康复中心学习,有扎实的临床经验,在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周围神经病康复及重症康复有独特见解及丰富经验,对于损伤、定位、定性、评价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作用研究》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作用应用》获黑龙江省卫生新技术一等奖。《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相关性临床分析》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发表,《脑白质疏松症伴认知功能障碍48例分析》论文在《中国误诊学杂志》上发表,同时有专著《实用临床诊疗与护理》在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级脑电活动在特殊意识障碍患者康复中的评价作用》发表在医药卫生杂志上,先后有多项市科研成果立项结题,负责主持的有《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获市级科技成果奖;《吞咽造影检查在吞咽障碍诊治中的价值研究》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青年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获市级科技成果奖,第三名,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颅底前循环A狭窄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获市级科技成果奖,第三名;《吞咽造影检查在脑损伤后吞咽障碍诊治中作用》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高级脑电活动在特殊意识障碍患者康复中的评价作用研究》、《呼吸训练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获科技成果奖,《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社会参与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有氧运动和呼吸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影响的研究》在研中。从事康复专业工作以来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主编《实用临床诊疗与护理》等书,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以第一作者或合作作者身份署名发表论文共10余篇,其中大部分对省内及本地区的物理康复专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齐齐哈尔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康复分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肿瘤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老年医学骨质疏松分会委员齐齐哈尔市康复专业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齐齐哈尔市残疾鉴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