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状白斑是一种慢性疾病,没有需要紧急就医的情况,但是如果发现舌缘异常,应该及时就医,排查引起异常的全身疾病。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毛状白斑是一种慢性疾病,没有需要紧急就医的情况。 还有哪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舌两侧边缘出现大小不等的无痛白色斑块损害,呈毛茸状。 口腔黏膜出现疼痛感或灼烧感。 就诊前的应对: 可以这样做: 保持口腔卫生。 不能这样做,有可能影响疾病诊治: 自行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自行用剪刀剪掉病损。 应该看哪个科? 口腔黏膜科 医生如何诊断毛状白斑? 当医生怀疑是毛状白斑时,一般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免疫功能检查、HIV 检测、EB 病毒相关检测、组织活检等检查来确诊。 需要做哪些检查? 询问症状及病史: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基本的判断。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全身疾病状况,过敏史,发病的时间、疾病的变化、有没有治疗等具体情况,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通过谈话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异常以及对治疗的配合程度。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也就是用眼睛对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进行观察。首先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接着观察口内情况,从而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触诊目的是通过触摸或者按压,根据医生和患者的感觉对病变做出判断。 血常规检查:目的是反应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为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免疫功能检查:CD4+细胞计数是诊断艾滋病、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的主要免疫学指标,CD4+/ CD8+T 淋巴细胞的比值,也是反应患者的免疫状态;β2 微球蛋白在艾滋病患者中明显增高,可以辅助诊断艾滋病。 HIV 检测:目的是排查患者有无 HIV 病毒感染,因为毛状白斑主要见于 HIV 感染者。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其中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初筛实验(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明胶颗粒凝集实验、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乳胶凝集实验等)和确证实验(常用蛋白印迹法、免疫沉淀实验)[3]。 EB 病毒相关检测:通过对病损部位的组织进行病毒检测,主要作用是明确是否有 EB 病毒的感染。 组织活检:目的是明确诊断。对于可疑而无法确诊的病人,必要时还应切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医生会问患者哪些问题? 主要是哪里不舒服? 最初是怎么发现病损的? 发现口腔黏膜损害的有多长时间、有无明显症状? 来就诊之前有没有在哪里看过?医生做过什么检查?有没有确诊是什么疾病?有没有治疗过?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 近期有无口腔黏膜创伤? 曾经有没有不洁性交史? 有没有长期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 是否有器官移植病史、是否有吸毒史? 曾经有没有通过不正规途径献血? 曾经有没有因为什么原因输过血? 家族中是否有其他亲属有此表现? 患者要问医生哪些问题? 口腔里面这个褶皱是什么? 会不会是癌症呢? 需要怎么治疗? 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免疫学、HIV 病毒、EB 病毒相关检测呢? 能不能直接手术切除呢? 需要长期吃药吗? 多久来复诊呢? 可以治愈吗? 切取活检会不会痛呢? 切取活检之后会不会影响吃饭? 会传染吗? 会不会遗传呢? 治疗好之后会复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