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是一种慢性进性疾病,没有需要紧急就医的情况,但是如果出现牙齿颜色改变,或者出现不舒服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因为龋病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龋病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没有立即就医的必要。 还有哪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牙齿颜色改变:如牙齿出现白垩色、黄褐色、棕褐色、黑色改变时; 牙齿形态改变:如牙齿表现出现洞时; 食物嵌塞:进食时容易塞食物时; 牙齿出现疼痛不适时; 口腔异味。 就诊前的应对: 可以这样做: 无 不能这样做,有可能影响疾病诊治: 使用酒精等具有麻醉作用的液体漱口; 临近就诊时,服用止痛药物; 临近就诊时,采用花椒或其他“偏方”局部止痛。 应该看哪个科? 牙体牙髓科 医生如何诊断龋病? 当医生怀疑是龋病时,一般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结合症状,进行视诊、探诊、叩诊、牙齿松动度检查、冷热诊、牙髓电活力测试以及影像学检查(如 X 线片)等检查来确诊。 需要做哪些检查? 询问症状及病史: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基本的判断,了解患者发现牙齿异常的时间,是否疼痛,疼痛的部位、疼痛的发作方式和频率、疼痛发作的时间、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加重或减轻疼痛的因素、是否接受过治疗以及治疗后病情的变化。 视诊:目的是对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进行观察。首先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接着观察颌面部有没有瘘管、是否存在肿胀等,然后再进行口腔内的检查。在口镜的辅助下,检查牙齿排列情况、每个牙齿的情况、牙龈和牙周情况、口腔黏膜情况。 探诊:目的是检查牙齿、牙周情况。使用牙科探针进行检查。探查龋洞的部位、深度、范围,周围牙龈的质地、附着情况,牙周袋的深度。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 叩诊:目的是通过叩击牙齿,观察患者的反应来辅助诊断疾病。 牙齿松动度检查:目的是判断牙齿是否松动。通过镊子夹住前牙或者镊子闭合置于后牙咬合面,进行唇(颊)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摇动,检查牙齿是否松动。 咬诊:目的是检查牙齿有无咬合痛。通过咬棉签,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疼痛,判断牙齿疾病状况。 冷热诊:目的是通过观察牙齿对不同温度的反应,来判断龋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牙髓疾病。做该项检查时,医生首先会选择正常牙齿先进行检查,以作为对照。 牙髓电活力测试:目的是通过观察牙齿对不同强度电流的反应,来判断牙髓是“死”还是“活”。做该项检查时,医生首先会选择正常牙齿先进行检查,以作为对照。 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是 X 线片。目的是检查牙齿、牙周、牙髓组织及根尖周组织的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医生会问患者哪些问题? 主要是哪里不舒服? 自己能不能明确指出是哪颗牙齿不舒服? 牙齿疼痛时有没有牵扯到面部疼痛?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牙齿疼痛?是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疼痛,还是温度变化刺激或者吃饭咀嚼情况下出现疼痛? 是一直疼痛不适还是一会儿痛、一会儿又不痛了? 疼痛能不能忍受? 牙齿晚上有没有痛过或者晚上疼痛有没有加重? 症状何时出现的?持续了多久? 自己感觉有没有什么情况可以缓解疼痛? 以前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既往曾接受过哪些口腔治疗? 牙齿此次出现的这种不舒服有没有治疗过?治疗之后疼痛有没有缓解? 有没有自己服用过止痛药?服用止痛药之后效果怎么样? 饮食习惯是怎样的? 是否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传染病史、心血管疾病等? 有没有对什么药物过敏? 患者要问医生哪些问题? 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导致患上该病的? 有什么办法快速缓解疼痛不适呢? 这个牙能不能直接补上呢? 这个牙需不需要拔掉?拔掉之后能不能安装假牙? 我需不需要做根管治疗,治疗之后需要做牙套吗? 需要手术治疗吗? 治疗过程中会不会痛呢? 治疗费用高不高? 需要多长治疗时间呢? 能不能完全治好? 病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会产生并发症吗? 这个病会不会遗传? 这个病会不会传染?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么? 如何预防再次患病?
口腔医学博士,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牙科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口腔医学会理事及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委,陕西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委,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编委、审稿人,《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青年编委、审稿人,《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审稿人,AOB、Bone等多本SCI期刊审稿人。曾留学日本明海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第一完成人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发攻关研究计划等。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篇,参编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批专利3项,获得第四军医大学精湛医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常委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委会副主委南京口腔医学会理事南京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主委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江苏特聘医学专家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牙科学院客座教授《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编委、审稿专家《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青年编委、审稿专家获奖荣誉省级优生优育协会先进个人南京市卫健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科研成果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军医大学精湛医术奖三等奖进修经历2015年8月-2016年8月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IUPUI)牙科学院附属Riley儿童医院儿童牙科2007年3月-2007年9月日本明海大学齿学部小儿齿科工作经历2019年4月-至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6月-2019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医师、主治医师、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牙体牙髓病科副主任、口腔结构及机能学教研室主任,博士,从事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口腔硬组织非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牙体缺损的美容修复及牙齿冷光和美白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