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分期和部位,同时医生还会考虑到你的年龄、总体健康状况和对治疗方法的偏好。除了切除肿瘤,胶质瘤的治疗还需要应用药物来减轻胶质瘤引起的临床表现,比如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一些病人会接受放射治疗。另外,医生可能会处方皮质类固醇激素来减轻肿瘤水肿,减轻肿瘤对脑组织的压迫。医生还可能处方抗癫痫药物,来控制一些病人的癫痫发作[1]。胶质瘤是如何治疗的?胶质瘤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对症治疗等[1]。手术治疗[1]脑胶质瘤是否实施手术需要考虑下述因素:患者年龄、身体状态、肿瘤数目和部位、新发还是复发肿瘤、复发距离前次手术时间、是否存在其他非肿瘤疾患、手术与非手术的利弊以及预计生存期等。大多数胶质瘤治疗的第一步是通过手术来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对于某些病人来讲,胶质瘤比较小,容易与周围健康的脑组织分离开来,因此能够实现胶质瘤的彻底切除。一些病人的胶质瘤无法完全与周围健康的脑组织分离开来,或者胶质瘤位于脑部的敏感区域,使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即使只切除部分肿瘤,也有助于改善你的临床表现。有时候,在手术进行的过程当中,病理学专家会快速地对神经外科的手术医生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分析,把结果报告给手术医生,帮助手术医生决定应该切除多少脑组织。可以采用一些外科技术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健康的脑组织。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的脑部手术、清醒脑部手术和手术过程中使用核磁共振成像。例如,在清醒脑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让你动一动上肢或讲个故事,以确保控制这些功能的脑部区域没有被破坏。切除胶质瘤的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和出血。其他风险则取决于肿瘤在脑部的位置。例如,如果对靠近视神经的胶质瘤实施手术的话,存在引起失明的风险。放射治疗[1]通常在手术之后进行放射治疗,尤其是对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放射治疗使用高能量的射线,例如 X 线或质子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放射治疗是利用机器发出的射线(外照射治疗)。目前有几种类型的外照射治疗。医生会参考胶质瘤的类型、分期和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来决定放射治疗的时机和放射治疗的种类。可以选择的放射治疗方式包括通过计算机优化来针对性地照射肿瘤组织(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采用质子束而不是 X 线作为放射源(质子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射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术,而是通过集中多束射线照射,杀死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的肿瘤细胞。每一束射线并不是特别强,但是所有射线的交汇点(肿瘤)受到了非常大剂量的辐射,能够杀死肿瘤细胞。立体定向外科手术的方法包括伽马刀或线性加速器。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取决于你接受的放射治疗的类型和剂量。放射治疗期间或治疗之后不久出现的副作用包括疲劳、头痛和头皮刺激等。化疗[1]化疗是应用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化疗药物可以是口服的,也可以是静脉注射的。化疗通常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治疗胶质瘤的常用化疗药物如替莫唑胺 (temozolmide) 。化疗的副作用取决于所应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脱发、发热和无力。一些不良反应用药后可以缓解。靶向药物治疗[1]靶向药物治疗针对肿瘤细胞内的特定异常。通过阻断这些异常,靶向药物治疗可以诱发肿瘤细胞的死亡。靶向治疗药物比如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 。贝伐珠单抗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可以阻止肿瘤的新血管形成,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最终杀死肿瘤细胞。对症治疗[2]对胶质瘤伴发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癫痫、深静脉血栓及精神症状、疼痛等伴随症状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手术、放疗和化疗。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是脑胶质瘤治疗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为甘露醇、甘油果糖、利尿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胶质瘤伴有癫痫发作时,可以考虑抗癫痫药物治疗。康复治疗[1]由于胶质瘤可以发生在控制运动功能、说话、视力和思考的脑部区域,因此你可能需要接受以上功能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帮助你恢复运动技能或肌肉力量作业治疗:帮助你在患病之后恢复日常活动,包括工作。语言治疗:如果你有讲话困难,语言治疗师会帮助你。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内蒙古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医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国际保肢协会中国部常务委员,中国糖尿病足联盟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矫形和创伤外科学会SCIOT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骨与软组织修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损伤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防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华北手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包头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常委,内蒙古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专家委员会专家,内蒙古科学技术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手术电子杂志》常务编委,《包头医学院学报》审稿专家,内蒙古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1992年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本科毕业,1998年获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学位,师从慕容慎行教授和杨期东教授。 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热爱本职工作,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注重学习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更重视联系实践,有目的地加强学习相关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新进展,以提高工作能力。 工作10余年来在导师慕容慎行教授的带领下,率先开展了多发性硬化疾病的系列研究工作,探讨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熟练掌握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恰当、到位及时抢救处理急、重症病人,同时具备处理某些疑难杂症和并发症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常规的操作。 积极参加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的领域偏向于神经免疫方面,建立了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检测了多发性硬化患者血中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并对患者环孢素A受体的表达、中药治疗的疗效评价以及该病遗传性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已完成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一项并申请到福建省科技厅青年创新项目一项,撰写第一作者论文7篇,分别在国家级及省级等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