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p><p>199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获神经病学硕士学位;</p><p>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神经病学临床博士学位;</p><p>曾于2004年和2011年两次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做访问学者。</p><p>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学会青年委员,</p><p>青岛市医学会脑血管病学专科分会委员。</p><p>临床上的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擅长各种脑血管病的诊治,包括脑缺血、脑出血、脑供血不足等的治疗和预防,擅长头痛、头晕等常见神经科疾病的诊治,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研究,多次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疑难病例的会诊。</p><p>科研上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多项市级课题,发表SCI文章5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数十篇。</p><p><br/></p>
<p>中共党员,璧山区党代表,神经病学专业学位博士,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主任。现任重庆市医师协会神经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等多个协会委员。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国首个医师节“重庆市优秀医师”等荣誉。从事神经科的科研以及临床工作10余年,对中风、头昏、头痛、失眠、眩晕、帕金森病等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疑难、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卫生局课题三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药物试验一项。目前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重庆市卫计委课题一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4篇,授权专利2项。</p>
<p>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河南省医学会抗癫痫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癫痫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神经内科学会常委、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常委、河南省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开封市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访问学者。</p><p>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症诊治,尤其对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痴呆的治疗较为独特,效果显著,多项填补省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副主编,发表SCI、省级以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项目12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副主任委员</p><p><br/></p>
<p>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学位。对现代康复技术进行系统学习。采用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p>
<p>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江西医学院临床临床医学系毕业,学士学位;南昌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神经电生理,发表多篇关于神经电生理及脑血管病的论著。</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导师。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会郑州市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首席会诊专家,河南省干部保健专家,河南省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1982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擅长脑血管疾病,各种类型头痛、脑炎、周围神经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痴呆,帕金森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疑难杂症。对脑血管病及头痛的疗效确切,善于脑炎的治疗及痴呆,帕金森疾病,小儿神经疾病的诊治。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国际级专业会议宣读论文10余篇,专著3本,参与编写教材一本。</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神经内二科副主任,郑东二病区负责人,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多年,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头痛、头晕、周围神经病、脑炎、肌无力、肢体麻木、抽搐、痴呆、失眠等的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效果好,深受患者好评。1990年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本科毕业,1993年河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毕业。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多年,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头痛、头晕、周围神经病、脑炎、肌无力、肢体麻木、抽搐、痴呆、失眠等的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效果好,深受患者好评。主持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参与制定中国专家共识4篇,获得省科普成果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编写专著4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指导毕业研究生30多名。多次到美国、印度、日本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委员<br/>郑州大学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调控协作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治疗学组组长、河南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委会委员河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卫生与计生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河南省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神经变性疾病学组组长河南省神经内科学会委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副组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头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脑健康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郑州大学学报》审稿专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编委<br/>获奖荣誉<br/>2017年荣获“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p>
<p>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本科、临床医学硕士、神经病学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后专业方向:神经病学;亚专业方向: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世界卒中组织(WSO)、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云南省医学会、医师协会、预防医学会、医院协会会员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开设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建立包括患者日记、运动检测、自动辅助诊断、大数据库、术前评估、术后程控等的帕金森病诊疗模式;在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和相关疑难少见病领域发表论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登记证书;开设科普微信公众号“小光医生”研究兴趣:帕金森病异动症的机制及临床预防和干预,DBS术前评估及术后程控,帕金森病灵长类动物模型和脑网络模型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研究基金、省级人才培养计划等资助</p>
<p>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专业方向为运动障碍、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的临床诊治、基因及发病机制。<br/>社会任职<br/>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遗传学组委员<br/>科研成果<br/>2006年工作至今在相关领域发表英文论文30余篇。</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学制五年,获学士学位,同年以优秀毕业生留校于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现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1996年6月获河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学位(学制三年),2003年6月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学位(学制三年)。现担任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郑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来,刻苦钻研,精通本专业知识,治学严谨,能够熟练进行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及处理,尤其在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帕金森氏病,癫痫,炎性疾病,脊髓病,头痛头晕,焦虑抑郁,神经症方面有深入研究。已带教研究生13名,注重对研究生全方位的培养,目前已毕业8名。在科研上,具有很强的科研独立设计及实施能力,不断探索创新。目前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多发性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课题,开展了格林-巴利,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机制,中药治疗,易感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了雌二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慢性脑缺血脑保护机制的研究;开展了新药恩必普对慢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参加了遗传性癫痫候选基因方面的研究。近5年来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文,著书两部,获奖两项。</p>
<p>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省级三甲医院,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头昏头痛、失眠焦虑,神经免疫性疾病及颅内感染有丰富的临床经验。</p><p>科研成果</p><p>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p><p><br/></p>
<p>博士,副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系,师从王坚教授。主要关注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诊疗、DBS手术及术后程控,以及神经影像(PET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评估中的应用。</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神经变性病PET显像委员会委员</p><p>中国优生协会青年委员</p><p>获奖荣誉</p><p>曾获得第三届青年医师DBS程控大赛全国总冠军</p><p>进修经历</p><p>2020年10月-2020年12月中国科学院</p><p><br/></p>
<p>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曾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神经康复半年,现任山西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擅长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眩晕的诊治。</p>
<p>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神经病学会会员,国际运动障碍病学会会员。2007年创建南京脑科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2011-2012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院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病中心临床进修。2012年创立南京脑科医院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病中心。主要擅长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在治疗方面充分结合西医、中医、康复等多种手段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委员会任职,1982年本科毕业,从事神经病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习神经语言学(结业);1994年受美国新闻总署邀请在多个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访问;1998年—200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资助,在医学院进修学习;2002—2003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做访问教授。在《中华神经科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综述80余篇;SCI论文4篇,参编国家级研究生和本科生《神经病学》教材与双语教材4部(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其它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专著4部,翻译《癫痫疑难病例》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获得荣誉: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云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目前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认知与情感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部神经病学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心理与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卒中组织成员。</p>
<p>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198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2004年于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先后承担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60余篇,指导研究生37名,在痴呆、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p>
<p>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专业神经病学,方向帕金森病;2010年受聘为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专业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长期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熟练掌握神经科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的抢救,擅长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p><p>主要研究方向</p><p>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及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p><p>论著</p><p>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发表国家级论文3篇,省级论文3篇,完成市级课题1项。</p><p>进修经历</p><p>2015年3月-2016年1月神经内科</p><p><br/></p>
<p>主任医师,神经科副主任,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医学博士。</p><p>专业与专长:</p><p>从事神经内科专业1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头痛、头晕、脑血管病、神经遗传变性病等疾病的诊治。</p><p>个2002年7月-2004年12月在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帕金森病及其它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基因诊断和疾病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研究;200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并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今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2010年获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资助,参加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年会。2010年参加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墨尔本医院举办的Neurology Subspecialty Training Course。</p><p>社会职务:</p><p>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p><p>主要论著:</p><p>在SCI收录杂志及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已发表相关论文近50篇,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优秀论文奖,其中博士论文获得2007年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p><p>科研与获奖:</p><p>作为负责人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基金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级科研基金10余项,作为导师小组成员指导博士生5名,硕士生10名。</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