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任医师,教授,神经病学博士,中共党员,1992年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专业本科毕业,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中枢及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神经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对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包括各种痴呆的鉴别、诊断、治疗有独特研究。现在为河北省老年痴呆及相关专业疾病专业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兼秘书。</p>
<p>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A3病区科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主任,中国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暨中国帕金森病诊疗培训基地天津市环湖医院中心负责人。</p>
<p>专业职称</p><p>老年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p><p>行政职务</p><p>老年医学科副主任</p><p>诊疗特长</p><p>擅长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及神经心理障碍等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神经痛、癫痫、周围神经病变、锥体外系疾病及中老年神经科疑难杂症等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p><p>2014年做为临床高级访问学者公派赴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交流。2017年入选哈佛医学院全球临床学者GCSRT国际培训项目并顺利毕业。</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学组委员</p><p>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全国常委</p><p>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学组委员</p><p>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委员</p><p>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分会常委兼秘书</p><p>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常委</p><p>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委会委员</p><p>上海市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p>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专家</p><p>获奖荣誉</p><p>上海市级人才计划“2012年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培养计划和“2018年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p><p>先后荣获“2013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p><p>“2014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p><p>“201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p><p>“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p><p>“2016年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研究成果。</p><p>先后荣获华山医院优秀党员、优秀华山人、首届上海市老年医学志昂奖励基金、华山医院优秀人才培养奖励计划“华菁奖”和“华英奖”、华山医院“十佳临床医生”等多个荣誉称号</p><p>科研成果</p><p>科研方向</p><p>糖尿病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及帕金森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p><p>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卫健委中西医结合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和“上海市医苑新星-杰青医学人才计划”等多项人才基金,并参与973重大子课题等多个重大项目研究。</p><p>论文著作</p><p>近年来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发表国内外会议论文40余篇。</p><p>以副主编/编委参编专著6本。</p><p>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p><p><br/></p>
<p>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脑病二科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豆状核变性协作组、帕金森协作组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衰老和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项目负责人。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方面经验丰富。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其他科研课题10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Medline收录论文3篇。参与编写了中医专著10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2部。</p>
<p>主任医师,神经康复科(十九病区)科主任,美国Emory大学博士后。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神经保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脑卒中患者的管理与评定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参与研发环湖医院卒中患者数据化管理软件,协助制定脑卒中规范化诊治流程,建立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制度。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内源性保护作用的研究。</p>
<p>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心理咨询师,重庆市痴呆防治协会秘书长;中国阿尔滋海默病协会(ADC)委员(重庆);重庆市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神经科临床工作,对神经病学基础和临床特别喜爱、孜孜以求。熟练诊治神经科常见病和很多疑难病,擅长痴呆、睡眠障碍、眩晕、癫痫、帕金森综合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治,及危重症抢救。能熟练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技巧开展对身心疾病的治疗。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曾组织心理咨询师队,负责震区外送伤员的心理创伤诊治及心理援助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病患疾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医德医风好。曾多次承担重庆市卫生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已经发表及参与发表的论文二十余篇。参加编写的著作两部:沈鼎烈主编《临床癫痫学》;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教材》。</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德国波恩大学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会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睡眠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秘书。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等SCI期刊同行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临床特长及研究方向:帕金森病、睡眠障碍。</p>
<p>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主任医师、神经病学专业博士,天津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委员,天津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学会心身分会委员和秘书,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第一届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天津市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专家组成员。2018年度中国卒中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专业特长:脑血管病,痴呆和锥体外系疾病。</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委员</p><p><br/></p>
<p>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博士后,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年“中国杰出青年神经内科医师”,2019年“卓越青年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型、分子诊断与分型、发病机制研究。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变性与遗传病专科主任,湖南省神经变性病与遗传病精准诊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睡眠医学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睡眠障碍学组副组长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在Gut、Brain、PNAS、Neurology、Mol Neurodegener、Mov Disord等发表通信作者论文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软件著者权5项、主参编论著7部,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工作,1983-1987年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师从赵馥教授,获硕士学位。1987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硕士导师,1999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和帕金森病的临床诊疗研究,1994年至今,任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1994-1998任神经科党支部书记。曾任广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全国锥体外疾病研究协作组秘书,参与“九五”帕金森病流行病学课题及广东省科委和卫生厅心脑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擅长1.帕金森病及其它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舞蹈病的发病机理、遗传学及诊断与治疗3.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4.神经科重症患者的救治5.神经科其它常见病的处理。</p><p>担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执行编辑3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曾发表专业论文28篇,2001年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专著:《神经科疑难病例影像学分析》方燕南,黎锦如主编。参与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黄如训、梁秀龄、刘焯霖主编的《临床神经病学》和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马虹、黄洁夫主编的《临床医生用药全书》。曾获得国家乙级成果奖一项(广东主要曾与成员)。</p><p><br/></p>
<p>现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2005年6月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福建医科大学博士后出站。目前任中华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成员、中华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神经病学会委员兼神经变性病学组副组长,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India Section B:Biological Sciences》、《Molecular Neurobiology》、《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审稿专家、《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特约编辑。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级基金等课题,参与了多项国家973、863重大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多篇SCI源及国家级学术论著。擅长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委员</p><p><br/></p>
<p>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擅长急性脑血管病、卒中康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各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致力于肌肉骨骼疼痛方面的治疗,如颈肩腰背痛、肩关节疼痛、肌张力障碍的肉毒素注射治疗,疼痛增生注射治疗。</p>
<p>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广东省科技项目基金、广州市科技项目基金评委。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6年,具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及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经验。熟练掌握脑血管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等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在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各种记忆障碍及神经心理障碍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研讨,不断保持知识更新。曾赴美国、韩国、欧洲等医疗机构参观学习,参加研究生、本科生及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授课,主持或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科研工作多项并获教育部二等奖。</p>
<p>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秘书及青年委员。长期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老化研究所(NIA)研修1年。专业特长: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各种痴呆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发表SCI源及国家级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曾获“福建青年科技奖”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荣誉。</p>
<p>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目前担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帕金森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肌肉病学组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临床神经科学委员会秘书、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癫痫委员会委员等。首位主持省自然基金、卫生厅、市级等课题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参编著作4部。</p><p>擅长诊治: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神经及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头痛、头晕、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及疑难疾病等。</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分会委员</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墨尔本大学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1989起从事神经内科工作,专业领域: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脱髓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的诊断与治疗,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在美国及澳大利亚主持及协作完成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十余篇被SCI收录,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或发言,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十余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或项目合作。在多个国际协会及中华医学会兼职为委员或会员,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131”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南开大学及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导师,天津市百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墨尔本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后,高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导师;南开大学硕士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内科行政主任兼书记。学习及工作经历: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在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神经内科、ST VINCENT'S医院神经内科、Howard Florey Institute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及工作6年;2006年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后获公管专业结业证书;2007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培训后获经管专业结业证书。专业领域: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脱髓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的诊断与治疗,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现社会兼职:澳大利亚神经科学学会,脊髓损伤学会,国际脑病研究学会,北美神经科学学会及美国国立卒中学会会员;澳大利亚运动神经元病学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控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脑卒中质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副会长;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天津市心身学会常委;担任多个被SCI收录的国际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医学杂志海外版及国内版审稿专家;中国临床康复杂志执行编委;天津市劳动伤残鉴定专家;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天津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专家;天津市科委及卫生局课题评审专家;天津市计划生育医学鉴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获得成果:作为第一发明人在澳大利亚及国内获多项发明专利。作为第一完成人在澳大利亚完成科研课题十余项。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发表在国内杂志论文近百篇。2004年获墨尔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或发言。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获得国际先进及国内领先科研成果二十余项;科研动向:承担或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级,天津市科委,天津市卫生局及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承担其它科研课题十余项。其它奖励:天津市百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天津市卫生局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多次被评为优秀科主任;奥运服务先进个人.<br/>社会任职<br/>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副主任委员</p>
<p>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内科十六病区主任,1966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开展了脑出血早期应用扩血管药物对血肿吸收和水肿带影响的临床研究,打破了脑出血常规治疗中禁止使用扩血管药的传统观念,倡导动静脉溶栓术,开展了脑血栓超早期动脉内灌注与分段溶栓技术,注重对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开展了应用BTX-A治疗面积痉挛、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中风偏瘫后遗症等肌张力障碍性疾病;脑血管颅内、颅外段血管狭窄的动脉内支架安放术。 著有《脑与脑血管病病系列影像诊断学》等专著,在国家、省级等期刊上发表近30余篇专业著作。</p>
<p>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神经病学工作30余年,专业方向神经康复,擅长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损所致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吞咽痉挛、神经源性膀胱等功能障碍的康复与评定,帕金森病、慢性疼痛、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心身障碍等中枢神经调控治疗。完成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1篇,核心期刊6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