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神经病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医师。</p><p>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肌张力障碍、舞蹈病等)的诊断及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前评估、术后药物治疗,神经康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p><p>社会任职:</p><p>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运动障碍疾病和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委,</p><p>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委员,</p><p>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委员,</p><p>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康复医学学组委员。</p><p>科研成果:</p><p>作为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参与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文章、中文核心期刊论著及参与编写专著多部。</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委员</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1985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系,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国内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四十余篇,曾三次获全国优秀论文奖。参与翻译编著专业书籍三部。参与完成的国家级课题四项。从事临床康复医疗工作三十余年,主要从事康复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是我国资深临床康复医学专家。对颈肩腰腿痛,骨关节术后,脑卒中后偏瘫,认知障碍,记忆障碍等病症的康复诊治经验丰富,尤其针对记忆力下降、亚健康状态、代谢综合征等病症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1987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留校在神经内科先后主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1994年9月获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11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中风中心进行短期参观访问,2000年11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分子遗传实验室及King’s医学院神经内科访问学习。2006年获四川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擅长领域:擅长帕金森病的诊断,内科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前评估。熟悉痴呆,脑血管病,癫痫,头痛及失眠等的诊疗。主要从事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医教研工作,经治住院病累及1.5万例,门诊病人6万例,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分会医学遗传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委员,国际运动疾患协会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科技厅及四川大学校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参编书三部,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p>
<p>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优秀专家、医务处副处长。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海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南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海南省遗传协会理事,海南省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2005年湘雅医学院博士毕业,2012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神经病学尤其是帕金森病等神经遗传及变性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20余年,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第一完成人,二等奖1项),先后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SCI收录6篇,参编论著4部,其中英文论著1部。 专业特长: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遗传及变性疾病。</p>
<p>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内科副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多年来主要从事帕金森病遗传、流行病学以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在多巴胺神经元死亡机制、老化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遗传基因改变和个体遗传易感性对帕金森病发病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83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199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1990年8月应邀赴美国帕金森病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起先后被美国帕金森病研究所聘任为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分子遗传实验室主任。曾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奖、山德士(Sandoz)国际老年医学基金奖和美国巴德母利科学研究奖。先后获得中国、美国、法国、瑞士和香港等国家十几项科研基金资助。现为美国神经科学会、国际神经生化学会、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世界运动系统疾病学会、美国华人神经科学会和美中生物科技促进会会员。二十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百篇,出版专著数十部。</p><p>获得过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提名奖等多项科研奖。社会兼职:“老年神经变性病”重点学科首席科学家,美国帕金森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帕金森病研究组副组长,中国《帕金森病通讯》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专栏特邀主编,中山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神经病学科学院高级院士,美中生物科技促进会理事,美国帕金森病研究会DNA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帕金森病流行病学研究委员会成员,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外特邀评审委员。中国及美国多项课题负责人,其中包括国家863项目“脑卒中遗传资源中心库及收集网络的建立”,北京市卫生局神经变性病研究重点学科项目首席专家。</p><p>社会任职</p><p>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p><p><br/></p>
<p>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中国阿尔兹海默症协会会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跟随著名脑血管病大师Louis R.Caplan。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和脊髓病。</p><p>社会任职</p><p>中国阿尔兹海默症协会会员</p><p>获奖荣誉</p><p>北京市优秀住院医师</p><p>科研成果</p><p>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发表数十篇论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基于18F-PBR06 TSPO-PET技术探讨可溶性IL-2Rα对多发性硬化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机制”获得国自然基金支持。</p><p>进修经历</p><p>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IDMC神经内科辅导医生:Louis R.Caplan</p><p>教育经历</p><p>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脱髓鞘病,脊髓病</p><p><br/></p>
<p>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1978年考入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此后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急诊、门诊、病房等不同岗位上工作30多年,承担与临床相关的医疗、教学及研究工作,先后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曾多次获得北京市及国家的奖励。在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及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p>
<p>主任医师。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锥体外系疾病、偏头痛以及周围神经疾病等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p>
<p>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副主任。2004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专业,获医学硕士,2016年6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耶鲁医学院访问学习,研究低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中国卒中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中青年专家委员,海南省抗癫痫协会副秘书长,海南省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海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海南省神经遗传与帕金森病学组委员兼秘书。海南省人民医院优秀青年医师(2014),海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医师(2016)。</p><p>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眩晕及神经心理。目前主持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卫生厅课题1项,已结题海南省自然基金1项。曾参加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级课题10项,参编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医学专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武汉医学院毕业,同济医院神经科工作三十多年,一直从事神经精神科临床,教学,科研,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基金多项。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神经心理,老年疾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记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987年在上海进修精神病专业后,开展了心理门诊及老年病门诊,参与了在研NSFC面上项目。从事AD基础研究,参加了AD临床研究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补肾法为主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研究”。为项目协作单位负责人,主持湖北省科委自然基金项目两项,已结题。目前在研项目为湖北省卫生厅项目“抗抑郁与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湖北省自然基金“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其阶段成果已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p>
<p>医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神经病学专业,临床工作10余年,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癫痫共患精神和行为障碍等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待患者热情、有耐心。</p><p>社会任职</p><p>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精神心理分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头痛专委会委员</p><p>获奖荣誉</p><p>2009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医学生</p><p>2012年度优秀住院医师</p><p>2020年优秀抗疫医生代表</p><p>科研成果</p><p>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4篇</p><p>教育经历</p><p>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病学</p><p>硕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病学</p><p>本科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p><p><br/></p>
<p>主任医师,教授,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老年病科副主任,神经精神学科(系)主任。硕导,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重点创新学科老年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诊治。长期从事临床实践,1999年曾在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进修,2003年曾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学习。2004至2005年在美国Baylor医学院神经科学习,从事运动障碍疾病相关研究。主持的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钱江人才项目、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教育厅、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等数项,已发表《Neuroprotection by iron chelator against proteasome inhibitor-induced nigral degeneration》等SCI收录论文。</p>
<p>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多个国家级及省级神经科学、认知、睡眠、老年医学和神经康复等学术团体任职。曾任美国Emory大学博士后、助理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美国BrightFocus研究项目,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NSMB等发表多篇研究论文。</p>
<p>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癫痫诊治团队)带头人。主要擅长癫痫、脑血管病和痴呆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培养硕士生10名,博士生2名。</p>
<p>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内科主任。从事神经内科工作、神经病和精神病教学工作30年。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99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2000年在瑞典Karolinska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大连大学硕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延边大学和遵义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大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性疾病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p><p>撰写学术论文40余篇,5篇被SCI收录,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10余项,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p><p><br/></p>
<p>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医学博士后,中共党员。从事神经内科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主要专业方向包括帕金森病、运动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障碍等疾病,为神经变性疾病专业组副组长。2002年至2006年在美国NIH留学,从事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基金、北京市十百千“百”资助、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课题,作为骨干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自然重点项目及北京市教委基金重点项目等。首批成为北京“215工程”人才。在FASEB J、Glia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第1作者10篇(影响因子累计近50分),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美国NIH最佳科研奖,美国NIH专利,获中国省、部级二等奖及科研成果奖,北京天坛医院SCI影响因子最高奖及第15届王忠诚医学奖励基金一等奖,第15届中国神经内科学术大会优秀奖。在国际会议进行大会发言10余次,担任美国J Neuroscience、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FASEB J杂志的评审专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和医疗卫生领域项目评审专家、第三届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天坛医院国家药品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届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委员。多次在教学大奖赛及英语教学大奖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多次荣获“先进教师”称号,是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督导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市精品课程授课教师及首都医科大学留学生班授课教师。</p>
<p>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神经病学会委员,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学组副组长,湖北省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内神经病学领域10余本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p><p>1975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留任协和医院神经科工作。20世纪90年代赴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大学学习,师从国际著名神经病学家哈克(Hack)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和参与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卫生部、湖北省科委、湖北省卫生厅、武汉市科委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参编教科书、专著6部。参与“低血钾软病研究”获湖北省一等奖、卫生部甲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中华医学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武汉市科技进步奖等10项,所主持的“帕金森病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鉴定为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业特色:①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的诊断和治疗;②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③神经系统罕见病、疑难病的诊治。</p><p><br/></p>
<p>主任医师,副教授,山西省卒中协会青年理事,中华医学会山西省分会青年委员,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从事神经病学临床与教研工作20年,曾在北京天坛医院研修学习。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10余篇。</p>
<p>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博士后,师从Thomas N.Chase和Stella M.Papa教授;擅长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脑血管病、头痛、多发性硬化、心身疾病(焦虑抑郁等)的诊治。长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河北省和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临床内科杂志》以及《内科急危重症学杂志》编委;目前是《美国神经科学协会》和《美国神经病学协会》会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神经危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p><p>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 30300114,30770753,81171193),参与另外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负责人),1项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项863项目和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负责1项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项目和1项武汉市晨光计划项目。先后荣获湖北省及海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计5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J Neurosci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18篇。</p><p>专业特色:①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帕金森病等);②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疗,如重症肌无力等;③各种复杂、难治性癫痫的治疗;④脑血管病的诊治;⑤眩晕、头痛的诊治。</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