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中年患者,应定期检查身体[5]。 腔隙性脑梗死如何预防? 有一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避免得病或复发: 积极防治高血压:年龄在 40 岁以上者定期监测血压。 戒烟、戒酒、超重者降低体重。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清淡饮食。 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家人患有心脑血管病要进行血管检查。 细心照护:由于此病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对中老年人要细心照顾。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或头晕、记忆力减退、说话含糊不清、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要高度重视,积极就诊。 另外一些因素虽然很难改变,但注意如下事项,也有助于避免复发或远离疾病: 无。 本词条更新时间:2021 年 11 月 26 日 致谢:感谢如下专家参与此词条历次版本的审阅工作 杨磊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 赵海燕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现任大庆市第四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应用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对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康复,颈肩腰腿痛的治疗,面瘫的针灸治疗,疗效独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留美学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2019年)、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201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获得者。担任中国卒中学会(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北省卒中学会会长、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主持课题20余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项等。在2016年作为项目主持者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并于2018年作为项目参与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脑血管病领域SCI论文50余篇,JCR Q1区27篇,论文引用次数700余次,在Stroke、ATVB、Cardiovasc Res、FASEB J等发表研究成果受到同行专家好评,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近20项脑血管病相关指南制定。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