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一般较轻,但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出现记忆、语言、计算、理解判断等能力受损,排尿、排便障碍,走路姿势异常等情况。但通常没有失语症、失认症、失用症或偏盲等症状(又称作“皮质”征),也没有单瘫、昏睡、昏迷、意识丧失和癫痫发作等症状。 常见症状有哪些? 纯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面部、舌头、身体不同程度瘫痪,但没有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 纯感觉障碍:患者经常感觉到半身麻木、受到牵拉、发冷、发热、有针刺感、疼痛、肿胀或沉重感。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主要发生在下肢,表现为疾病部位对侧纯运动性轻偏瘫,即半身不遂、面部瘫痪等,还可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即头晕、走路不稳等。 感觉运动障碍:通常以身体感觉障碍为主,之后岀现轻微偏瘫的症状。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患者有严重说话障碍、吞咽困难、一侧中枢性面部、舌瘫、患病部位一侧手轻度无力,同时伴有动作缓慢、笨拙,尤其是精细动作例如书写、绘画等更为困难,用手触摸鼻子方向不准,走路步态不稳。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压疮 下肢静脉血栓 吞咽困难 肺炎、泌尿系感染 认知功能障碍、痴呆 跌倒、外伤
现任大庆市第四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应用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对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康复,颈肩腰腿痛的治疗,面瘫的针灸治疗,疗效独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留美学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2019年)、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201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获得者。担任中国卒中学会(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北省卒中学会会长、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主持课题20余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项等。在2016年作为项目主持者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并于2018年作为项目参与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脑血管病领域SCI论文50余篇,JCR Q1区27篇,论文引用次数700余次,在Stroke、ATVB、Cardiovasc Res、FASEB J等发表研究成果受到同行专家好评,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近20项脑血管病相关指南制定。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委员